一、把活蘇州盛在舞臺上
——俞平伯
昆曲《浮生六記》取材自清代文人沈復的自傳體筆記《浮生六記》,演繹了古蘇州城中一對神仙眷侶的煙火愛情,在滄浪亭中實景再現了精致典雅的蘇式生活。
昆曲《浮生六記》劇照
二、再現“沈蕓”一生最美的片段
劇場版昆曲《浮生六記》選取了沈復、蕓娘一生中最美好的片段,對其裁剪編織,細心連綴。沈復、蕓娘本是表兄妹,兩人最初因一碗桃花粥而定情;洞庭仙君誕辰日,沈復攜女扮男裝的蕓娘出門觀燈;中秋良夜,沈復、蕓娘雙雙前往滄浪亭賞月……沈復追憶起當年的種種美好,回味再三,幽情難忘。
昆曲《浮生六記》
燈會風賞
其中“走月”一折更是全劇的亮點所在,沈復、蕓娘在中秋夜前往滄浪亭賞月,園林的池山佳構,昆曲的敘事架構,浮生的人間境構,在此疊合;蕓娘的賢淑巧慧,沈復的風才雅凈,在此雙成。構成了“波滄月浪心亭絢”的夜游園折子??梢哉f,那一晚,沈復、蕓娘度過了她們一生中最美的一夜。
編劇周眠說:“在這一折里他悄悄地把園林,昆曲,浮生,這三樣最“蘇州”的東西,放進一折戲里。在美學意味上,是我最想做的,光奇暗,聲奇樸,描摹中年喜樂,不同于青春少年濃情蜜意,是黑則定,黑則明的雋永意味”。
三、浮生有味待人嘗
她只是在我們朋友家中有時遇見有風韻的麗人,因其與夫伉儷情篤,令人盡絕傾慕之念。我們只覺得有這樣的一個女人是一件可喜的事,只愿認識她是朋友之妻,可以出入其家,可以不邀自來和她夫婦吃中飯,或者當她與丈夫促膝暢談文學乳腐鹵瓜之時,你打瞌睡,她可以來放一條毛氈把你的腳腿蓋上。也許古今各代都有這樣女人,不過在蕓身上,我們似乎看見這樣賢達的美德特別齊全,一生中不可多得。
———林語堂評蕓娘
主創介紹
周眠
周眠,舞臺劇編劇,作品《浮生六記》寫有京劇、黃梅戲、昆曲等版本,上演于國家大劇院、阿維尼翁戲劇節等處,獲曹禺、田漢、老舍等戲文獎。
白愛蓮
舞臺版昆曲《浮生六記》導演。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博士,現為北京京劇院導演,藝術創作室主任。曾導演小劇場京劇《浮生六記》《傾國》《明朝那點事兒——審頭刺湯》《季子掛劍》《思·凡》、黃梅戲《浮生六記》等劇目,并榮獲第一屆北京青年戲劇節新銳導演獎等多個獎項。
蕭雁
戲劇制作人/導演/ 公共藝術活動策展人
新雩坊戲曲戲曲研究所創始人
TEAX X (蕭劇場)領軍人物
制作人代表作
昆曲《浮生六記》(園林版 劇場版 廳堂版 海上版),中英合作版新概念昆曲《邯鄲夢》等。
導演代表作
文獻劇《放逐-文藝女青年之歌》、話劇《Z21》、中挪合作肢體喜劇《吹牛大王歷險記》(中文版)等
汪世瑜
舞臺版昆曲《浮生六記》藝術指導。著名昆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第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02年參加全國昆曲展演,被文化部表彰為“有顯著成就”的藝術家?,F為浙江昆劇團名譽團長,有“昆曲巾生魁首美譽”。
張爭耀
國家一級演員。98進入江蘇省戲劇學校昆劇科,主攻巾生兼官生。2004年進入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工作至今。師承石小梅、錢振榮、程敏、岳美緹2010年9月4日正式拜師著名昆曲表演藝術家蔡正仁先生為師。
《幽閨記》 飾演:蔣世隆
《1699桃花扇》飾演:侯方域
《牡丹亭》。 飾演:柳夢梅
《玉簪記》 飾演:潘必正
《長生殿》 飾演:唐明皇
《釵釧記》 飾演:皇甫吟
《浮生六記》。飾演:沈復(等)
現代戲《崢嶸》飾演秦子謙
第三屆全國紅梅杯“金花獎”
第三屆江蘇省紅梅杯“金獎”
首屆江蘇省紅梅飄香“新人獎”
第二屆京昆藝術紫金獎.優秀表演獎
第三屆紫金文化藝術節.優秀表演獎
江蘇省優秀青年培養人才
江蘇省第五期333三層次培養人才
江蘇省紫金文化藝術優秀青年
2018年獨立制作了昆曲《幽閨記》獲得了第二屆京昆藝術節優秀劇目獎,并出版了個人影像資料《幽閨記》
曾出訪,美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以及港澳臺地區交流演出
王婕妤
昆山當代昆劇院優秀青年演員,工閨門旦。畢業于蘇州評彈學校昆曲專業 師從著名昆曲表演藝術家龔隱雷、胡錦芳、張洵澎、徐云秀、曹小麗、朱曉瑜、梁谷音等。2009年進入楊守松工作室,2012~2016年進入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工作,2017年進入昆山當代昆劇院工作。參加2017江蘇中秋戲曲晚會、重陽曲會等大型演出項目。主要演出劇目《牡丹亭》、《玉簪記》、《桃花扇》、《梧桐雨》等。多次前往香港、臺灣進行文化交流。獲第八屆江蘇戲劇獎•紅梅獎銀獎。蘇州市第一屆戲劇“蘭花獎”表演獎。第九屆江蘇戲劇獎•紅梅獎銅獎。
徐敏
工丑行、昆山當代昆劇院演員。
師承王士杰、劉異龍、張銘榮、李鴻良等名師。
表演詼諧幽默、文武兼備,擅演《孽海記•下山》《連環計•問探》《十五貫•訪鼠測字》《艷云亭•癡訴點香》《尋親記•茶訪》《張三借靴》。
房鵬
昆山當代昆劇院優秀青年演員,工丑。
2015年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
師承:王士杰、劉異龍、張銘榮、李鴻良、計韶清等名師。
學演劇目:《義俠記·游街》、《十五貫·訪測》《孽海記·下山》、《蝴蝶夢·說親·回話》、《艷云亭·癡訴·點香》等傳統劇目。
參演大戲:昆曲回家——大師傳承版《牡丹亭》、南昆傳承版《桃花扇》、摘錦版《牡丹亭》、《梧桐雨》、原創大戲《顧炎武》、《販馬記》、《春江花月夜》等。曾多次赴港、澳、臺等地參加文化交流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