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賞花,夏夜聽雨,
秋分賞月,立冬觀雪。
四時韻致,古人比我們有著
更細膩和敏感的體察。
二十四節氣是古人智慧的精華,
串起傳統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時間脈絡。
在中國古典文化中,詩與歌一直密不可分。流傳至今的古典詩詞,在當時都是可以和樂歌唱或者吟誦的這是一場由歌唱家龔琳娜領銜、作曲家老鑼原創,中西合璧的龔鑼新藝術樂團演奏的古詩詞音樂會。這些古詩詞音樂作品,無一不是名篇佳作,不僅在內容與節氣相契合;在歌曲旋律上,風格更是豐富多變。每一首都自成一格,但彼此之間又相互襯托,訴說沉靜流動的春夏秋冬,記錄時光的流逝。
希望從此以后的每一個節氣,你我都能用音符詮釋古老的詩篇,記錄時光的流逝。
02 GONG LINNA
“演出曲目”
立春偶成-立春
春曉-春分
為伊消得人憔悴-清明
一蓑煙雨任平生-谷雨
海上生明月-新藝術歌曲
火浴-樂曲
鄉村四月-小滿
山亭夏日-芒種
稻花香里說豐年-夏至
— 中場休息 —
少年游-立秋
秋詞-秋分
斷腸人在天涯-寒露
上下求索-古詩詞歌曲
天下誰人不識君-小雪
走生命的路-新藝術歌曲
梅花醉-冬至
*實際演出曲目以當天為準
03 GONG LINNA
“深圳高級中學百合合唱團”
9月25日 20:00 在深圳保利劇院
龔琳娜老師邀請深圳高級中學百合合唱團
一起唱二十四節氣古詩詞音樂會
她希望和合唱團一起把古詩詞的美唱出來
不光如此,現場龔老師還會叫所有觀眾們
跟著她一起哼哈練氣,而且唱出古詩詞的韻味之美
04 GONG LINNA
“主創介紹”
中國新藝術音樂創始人、歌唱家。畢業于中國音樂學院聲樂系。龔琳娜的嗓音融合了中國戲曲和民歌傳統中極為鮮明的聲樂技法,其演唱常以中國古典詩詞為主, 展現了其豐富的藝術表現力與創造力,有一種打通古今的力量。一直以來,龔琳娜致力于推動中國音樂走向世界。在她的不斷探索和努力之下,龔琳娜已成為中國當代聲樂藝術的領路人,在中國乃至世界樂壇廣受好評。此外,龔琳娜還致力于為中國聲樂藝術建立現代化與學術性并存的聲樂教學體系, 助力更多中國歌手發現自己,認識自己。
1966年出生于德國慕尼黑,是中國新藝術音樂的作曲家。1993年,獲得德國國家獎學金,到上海音樂學院學習中國音樂。二十多年來,他把中國和歐洲兩種文化對自己產生的影響,融入到自身的音樂創作中,成就了獨樹一幟的音樂風格。他的作品,破除既有音樂風格的界限,基于中國文化精髓之根,立于中國藝術音樂創新之上。2014年,為香港中樂團和湖北編鐘樂團創作作品《鐘樂和鳴》;2015年,為屈原的楚辭《九歌》創作了大型清唱劇《中華安魂曲》,并為笛子、嗩吶、琵琶等創作協奏曲、中國民樂室內樂作品、中國新藝術歌曲、古詩詞歌曲近百余首。2016年擔任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合唱節開幕式藝術總監。2017年開始創作《龔琳娜二十四節氣歌》,2018年7月上海民族樂團成功演出老鑼作品音樂會。近年來的代表作:《橋》《江南四季》《易水歌》《西行》《曠野漫步》等作品,既讓人領略到笙、二胡、嗩吶與竹笛等民族樂器的魅力,也感受到老鑼對中國音樂傳統的繼承與創新。
知名青年笙演奏家,北京京劇院青年團樂隊隊長、中國戲曲學院音樂系客座副教授。第21屆北京國際音樂節開幕作品《霸王別姬》音樂總監。他從小學習民間音樂和戲曲音樂,熱衷于民族室內樂的演奏,能夠將戲曲的演奏方法自如的運用到樂隊的合作當中,在演奏方面以“靈活”著稱。2005年于中國戲曲學院戲劇場成功舉辦了“個人獨奏音樂會”。與龔琳娜、老鑼合作十年來,演繹了《忐忑》、《金箍棒》、《靜夜思》、《將進酒》、《山中問答》等經典作品。
聽覺藝術博士,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他是活躍在國內的優秀音響師、錄音師,在現場擴聲制作、古典音樂錄音和環繞聲技術等方面有著深入的研究,尤其對中國樂器在不同環境下的錄音和擴聲應用有著深刻獨到的理解。在實際工作當中,冀翔以其細膩、自然和創造性的聲音風格在業內受到廣泛好評。
05
龔鑼新藝術樂團
這是當今最具活力,同時具有一流藝術素養和高超演奏技術的室內樂樂隊。樂隊的編制也體現出中西合璧的國際化風格,不僅有笙、箏、阮、笛簫、揚琴、二胡等中國傳統樂器,還有手風琴、大提琴等西方樂器。樂隊以演奏、傳播新藝術音樂風格的中國民族音樂為宗旨,力圖通過現代的藝術表現手法來傳播和弘揚優秀中華文化的神韻。他們曾多次受邀參加國內外各大音樂節的演出。2014年4月,在中山音樂堂成功舉辦“龔鑼室內樂作品專場音樂會”。2015年在中央電視臺“風華國樂”的節目錄制老鑼作品專場。2018年,“龔鑼新藝術樂團”參加了廣東衛視大型原創國樂競演節目《國樂大典》,并獲得業內人士及廣大電視觀眾的高度評價與喜愛,同年龔鑼樂隊獲得“音樂先鋒榜”國樂創新大獎! 2019年榮獲環球網“金趨勢獎”年度文化傳承獎。